【健康科普】春季出游,小心別被它“親”上喲~

·蜂蜇傷的預防和處置·


前言
春天到了,草木萌動,百花盛開,蜂類們身姿敏捷,穿梭其中,共同描繪出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,然而在這和諧畫卷的背后也暗藏著危機。
蜂蜇傷是指蜜蜂、馬蜂等蜂類昆蟲通過尾部的刺針刺入人體皮膚,釋放毒液引發(fā)的局部或全身性反應。
蜂的種類繁多,全球已知的蜂類超過2萬種。造成我國蜂蜇傷的主要為蜜蜂和馬蜂(又稱黃蜂、胡蜂)。

小心別被它親上喲~


局部癥狀
傷口局部腫、痛、癢。
嚴重的過敏反應
喉頭水腫、口唇及/或眼瞼水腫,全身皮疹伴明顯瘙癢,甚至出現(xiàn)呼吸困難、血壓下降等。
全身癥狀
毒素吸收后可出現(xiàn)發(fā)熱、頭暈、頭痛、意識模糊、昏厥、惡心、嘔吐、心悸、胸悶、呼吸困難、黃疸、血尿、少尿、無尿等,嚴重者可并發(fā)急性腎衰竭和/或多器官功能障礙甚至死亡。
現(xiàn)場處置
遇到蜂類攻擊,不要逃跑和拍打,伏在地上,用衣物覆蓋身體,首先保護頭頸部及手腳等裸露部位。

移除蜂刺
有毒刺殘留時,應該盡快用指甲或鑷子等類似工具輕輕拔出,避免擠壓刺針周圍皮膚,以免更多的毒液進入皮膚進而擴散。

清潔傷口
蜜蜂毒液呈酸性,局部應用堿性液體清洗,如肥皂水或5%碳酸氫鈉;
馬蜂毒液呈堿性,局部應用酸性液體清洗,如食醋或1%醋酸;
若無法分辨蜂種,可用清水沖洗;另外避免抓撓,后續(xù)愈合過程中保持傷口清潔干燥。

冰敷
24~48小時內(nèi)可在蟄傷部位敷上冰袋或冷敷包,每次冰敷約10-20分鐘,間隔1-2小時可重復一次,以減輕疼痛和腫脹;注意避免凍傷,可用薄毛巾包裹冰袋;
切勿使用熱水敷傷口,否則加速毒液吸收,加重腫脹與疼痛。
抬高患肢
如果蟄傷部位在四肢且腫脹明顯者,可抬高被蜇傷的肢體,有助于減輕腫脹。
藥物對癥治療
瘙癢明顯者,可口服抗組胺藥物如地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等,配合外用糖皮質(zhì)激素軟膏;
疼痛明顯者,可使用止痛藥如布洛芬或?qū)σ阴0被印?/p>
觀察癥狀
蟄傷后需密切觀察癥狀,如果出現(xiàn)嚴重過敏反應(如聲嘶、顏面部明顯水腫、廣泛皮疹、吞咽困難、呼吸困難等)或全身癥狀(如頭暈、胸悶、血尿等)時,一定要及時就醫(yī)。
兒童教育
教育小朋友避免在蜂類活躍的時間段和地點活動;如果遇到蜂類,不要試圖觸碰或傷害它們,保持冷靜,緩慢離開;若遇蜂類僅停留在肢體上,輕輕抖落,不要拍打。
穿著適當
兒童在戶外活動時盡量穿著長袖長褲以覆蓋皮膚,減少皮膚暴露,同時避免穿著過于鮮艷的衣物。
使用驅(qū)蟲劑
兒童在戶外活動時可使用驅(qū)蟲劑降低蜂類靠近的可能性。
避免使用香味強烈的物品
香水、化妝品等帶有強烈香味的物品可能會吸引蜂類,應避免使用。
食物管理
戶外就餐時妥善管理食物殘渣和甜味飲料,避免吸引蜂類。
結(jié)語
春光無限好,注意防護,可不要被“它”親上喲
如不慎遭遇蜂蜇傷,請正確處理并及時就醫(yī)!
受四川省科技廳科普培訓項目《聯(lián)合阿壩地區(qū)(醫(yī)聯(lián)體模式)的兒童意外傷害科普培訓體系建設及推廣》(25KJPX0231)支持。
部分圖片來源網(wǎng)絡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刪除
【供稿來源】肖洪英
【編輯】曹倩
【審核】曾燕
